在看古代墓葬介绍的时候也会经常初心一些词语墓道、甬道、耳室、配室、主室……其实这跟古代王室贵族生活有关,古人事死如生,因此把活人的居住习惯带到墓内。在一些豪华的大幕内甚至还有更衣室!
墓道和甬道
墓道和甬道都是现代约定俗成的术语,是为了便于在相对统一的尺度下描述墓葬结构,没有混用的情况。但是古籍中叫“隧”或“羡”、“埏”的,不见得会有今人这种区分意识。如果一个洞穴结构的墓既有墓道又有甬道,很容易区分。
靠外(远离墓室)的是墓道,靠里的是甬道,甬道起连接墓室和墓道或墓室和墓室的作用,墓道是为筑墓人取土方便、上下容易,也可作为墓主灵魂出走的通道,所以墓道是一定有的,而甬道可有可无;墓道和甬道的宽度一般不等,甬道会窄一些,墓道底可以是平的、斜坡的或带阶梯的,甬道底一般是平的,墓道(全部或至少其中的最外部分)是露天开凿,下葬后回填,甬道是横穴式的通道,可以不封填,和墓室一样是完全有顶的空间。
主室侧室及耳室、后室
中间面南朝北的最大那间叫做主室,左右两边的房间叫做耳室,用来放置墓主人生前的用品以及陪葬品。耳室指正屋两面的小室。宋代以前墓穴之砖室,两旁砖壁中有小室,亦称耳室。侧室一般就是旁侧之室;侧室一般位于前室或后室的一侧或两侧。
主室一般为方形,侧室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有一到两个侧室,位于主室一侧或两侧。主室和侧室墓顶一般为穹隆顶或券顶。
后室一般在主室之后,放一些墓主人的
另外流行于两汉至魏晋时期的墓葬形制,墓穴主体分前后两室(前室往往有储物的耳室)多为砖券墓,细分可分为墓门、墓道、天井(前室)、二道墓门、后室(棺室)组成,东汉时期达到最高峰,前室和棺室,往往装饰有壁画和画像砖,洛阳古墓博物馆中的曹魏正始八年墓最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