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监护人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法定监护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由父母担任。
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时,按顺序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担任监护人。
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指定监护
当没有法定监护人或法定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时,由有关机关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指定监护人时,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并在有争议时由人民法院裁决。
委托监护
监护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履行监护职责。
遗嘱监护
未成年人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协议确定监护人
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商确定监护人,并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
在指定监护人时,应考虑被监护人的最大利益,包括生活、健康、成长等方面。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其生活、管理和保护其财产、代理进行民事活动、进行管理教育以及代理进行民事诉讼等。
需要注意的是,监护人的确定可能因具体情况而异,并且可能受到法律修订和变更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参照最新的法律规定和地方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