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确立后,一些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在新航路开辟后,相继对外发动掠夺性的殖民战争,后来也不断加剧对殖民地、附属国的压迫与剥削。
这种侵略,是以经济侵略为主,军事侵略为前提,政治侵略为保证,文化侵略做补充。
对生活在殖民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来说,想要摆脱这种被压迫和剥削的命运,就只能通过具有自卫性和正义性的民族解放战争来实现。
一般来说,实现民族解放之后,这些国家会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独立。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原先是荷兰殖民地的苏里南,就只要自治而不愿独立,意图继续薅荷兰的羊毛。最后,荷兰被迫拿出35亿荷兰盾,才使得其同意独立出去。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苏里南的开发史和被殖民史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原为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但1499年,有一个人沿着哥伦布发现的委内瑞拉海岸继续南下,第一个探查到了苏里南的存在后,苏里南的平静就被打破了。
这个人就是西班牙航海家奥赫达。
这个时候的苏里南人迹稀少,95%左右的土地全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可以说,野兽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人的数量。不管是从开发难度、开发价值来看,都不值得西班牙人大动干戈。因此,西班牙人很快就放弃了这块不毛之地。
然而,1551年,荷兰人来到苏里南后,却决心要在这里“干一番大事业”。他们先是伐木,后是建房,风风火火地开始建设起了新家园。
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也瞒不过西班牙人。大抵是“瘦田没人耕,耕开人人争”,西班牙人很快回到苏里南,向荷兰人宣称“这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地”。
然而,这个时候,西班牙已经过了海上称霸的时期,正如日中天的荷兰并不惧怕这个正在不断走向衰落的帝国,因此,西班牙人最终只能发几句牢骚,也阻挡不了荷兰人开发苏里南的步伐。
只是,荷兰人没有料到,赶走西班牙人后,他们“胜利的成果”会被英国给窃取。
1630年,也就是荷兰人在苏里南伐木建设搞开发几十年后,英国人乘船登陆了苏里南,苏里南也因此正式易手,为英国所殖民。
占领苏里南后,英国一开始并不看重这块竞争得来的土地,苏里南的开发建设工作也因此停滞了20年的时间。
直到1650年,英国派来的考察队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面积辽阔、很有发展潜力”之后,英国人才开始带着一批奴隶向苏里南移民,在这里开垦起了农场、种植起了烟草、甘蔗、咖啡等作物。
开发许久的苏里南被英国人夺去,荷兰人虽然气愤,却也不想因小失大,只能忍耐下来。但1652年,英国率先攻击荷兰一艘商船后,英荷战争还是避不可免地爆发了。
但这场战争最终还是以荷兰战败作为告终。
不甘心的荷兰在筹划3年后,联合法国、丹麦再次向英国开战,这次,荷兰成了胜利的一方。
战后双方签署的《布雷达条约》规定,英国将苏里南归还给荷兰,而作为交换,荷兰也要放弃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新尼德兰”,后者在后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那就是“纽约”。就这样,以放弃纽约为代价,荷兰重新占领了苏里南。
在这之后,苏里南被正式称为“荷属圭亚那”。
苏里南获得解放
荷兰人在苏里南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最早是在1551年。在这之后的300多年间,苏里南一直充当荷兰人种植基地的角色,是甘蔗、咖啡等作物的主要生产国。
但20世纪初,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因是荷兰人在苏里南中部地区发现了大型铝土矿以及金矿。在这之后,苏里南就一跃成为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想要争夺的对象。
美国率先来到苏里南,重金聘用当地人挖矿,为苏里南采矿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荷兰也不甘落后,不仅组织当地人修桥铺路,还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使其能够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更好为挖矿事业服务。
在美国强势崛起的时候,荷兰无法阻止美国在苏里南获利,甚至,二战期间,荷兰流亡政府还不得不将苏里南暂时交给美国管理,美国也因此在苏里南收获颇丰。
二战结束后,为彻底摧毁英法主导的世界次序,美苏联手摧毁了欧洲的殖民地体系,世界也涌现出了一股“去殖民化”的浪潮,不仅英国无力抵挡,荷兰也不敢成为反抗的一方。
就这样,历经6年谈判后,苏里南一改荷兰殖民地的角色,成了荷兰“平等的伙伴”。除了外交与防务继续由荷兰负责外,苏里南取得了其他政务完全自治的权利,其中就包括任命总督这一项权利。
荷兰花钱求苏里南独立
为证明苏里南是荷兰“平等的伙伴”而非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政府势必要拿出一定的诚意。
这种诚意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苏里南人一出生就能够获得荷兰的国籍,拥有荷兰公民的待遇,并且无需向荷兰交税,甚至,在苏里南人“钱不够花”的情况下,荷兰政府还会对其进行一定的补贴。
可以说,这样一来,荷兰政府每年都要贴钱养苏里南当地的民众,而后者的生活水平也超过了荷兰本土居民的生活水平,成为了受人艳羡的存在。
事实上,在苏里南取得民族自治的权利之后,荷兰就已经做好了苏里南从荷兰独立出去的准备。他们甚至做好了苏里南的独立计划,只等时机成熟,就要把这个“啃老的家伙”给“赶出家门”。
但苏里南的民众尝到“啃老”的好处后,却失去了自主奋斗的心思。比起独立出去后自己养活自己,他们更愿意继续美滋滋地呆在家里“啃老”。因此,荷兰和苏里南之间就出现了“父亲跳脚,儿子躺平”的好笑一幕。
荷兰没有一刻不想把苏里南“踢出家门”,但苏里南始终不接招。
很久之后,一个人的出现给荷兰带来了希望。
他就是苏里南民族党的领袖亨克·阿龙。1973年上台执政时,他提出了“争取1975年之前独立”的口号。尽管亨克·阿龙只是嘴上一说,但荷兰还是果断抓住这个机会,将苏里南拉上了谈判桌。
谈判桌上,苏里南代表极力想要维持现状,荷兰代表则表达了想要踢开苏里南的强烈决心。这种情况下,前者决定提出一个后者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来搅黄这场谈判。
于是,就有了“荷兰必须一次性给苏里南8年的补贴,也就是65亿荷兰盾,苏里南才会从荷兰独立出去”的不合常规的要求。只要苏里南愿意独立出去,荷兰不介意“好礼相送”,但他们不可能同意“65亿”这样巨大的金额,于是,双方开始了拉锯战。
最后,苏里南给出了“35亿荷兰盾”的最低底线,荷兰想了又想,最终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在被迫拿出35亿荷兰盾后,荷兰终于和苏里南解除了“父子关系”,甩脱了这只“吞金兽”。
小结:
荷兰放弃纽约、重新拿回苏里南这块殖民地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今后它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世界“去殖民化”的浪潮下,荷兰不得不顺势而行。它一改从前“掠夺者”的身份,将自己视作苏里南的“平等伙伴”,并时时刻刻给予其补贴。
但就如“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样,荷兰后来想要甩脱苏里南也不是一件易事。最终,荷兰被迫拿出了35亿荷兰盾当做“遣散费”,才终于让苏里南独立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