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是一个非洲东部国家,地跨赤道,东南濒临印度洋。(什么是非洲点这里)地处东非高原,这片古老大陆是人类的起源地。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境内发现了从猿进化到人不同阶段的化石。
总体来看,肯尼亚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国家,没有大河流过,森林覆盖5%左右。72%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超过610毫米,北部是占国土面积一半的荒漠。北部图尔卡纳湖,因为蒸发强烈湖水呈碱性。
看着岁月静好的湖里,因为碱水鳄鱼皮没有商业价值无人捕杀,从而鳄鱼密度世界之最。
东非大裂谷从南到北纵贯肯尼亚750公里。(什么是裂谷点这里)裂谷内还散布这一些火山和20多个湖泊。纳库鲁湖生活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火烈鸟,飞起来天空都是粉红色。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和干季极端的降水让裂谷中南部成为一望无际的开阔草原,也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点这里)
肯尼亚一共有60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里大象就有2万头。
随着干湿季节水草的枯荣,每年几百万头食草动物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草原上边跑边吃。
每年七八月,动物们正好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向肯尼亚跑来。
游客们都在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蹲守~
肯尼亚中部是海拔1000-3000米的高地。
东侧是最高峰肯尼亚峰,海拔5160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肯尼亚山是当地居民的神山,国家由此得名。
地处赤道的高地让肯尼亚拥有世界最完美的温度,首都内罗毕气温很少超过27度,白天温暖,夜晚凉爽,一年四季春暖花开。
来到内罗毕,你就能理解一到夏天,生活在广州的非洲大哥哭着喊着要回老家避暑。
现在,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花卉生产国,仅次于荷兰和哥伦比亚。
高地是肯尼亚农业的精华地带,居住着全国75%的人口。
在悠远的非洲历史上,一些族群迁徙至此,有些人种地,有些人放牧,互相融合形成今天肯尼亚的各个民族。
游客们经常看到的马赛族就是其中一个游牧民族。
马赛族勇猛好战,在过去马赛男孩的成人礼就是猎杀一头狮子。
据说也是因为马赛人不好惹,奴隶贩子都不敢进入东非。
现在,很多度假村和酒店都雇佣他们成为安全保卫人员。
目前,肯尼亚有大大小小40多个族群,没有单个的主体文化或者核心文化,人口最多的吉库尤族只占总人口20%左右。
语言种类繁多,不同族群之间存在很大语言隔阂,非文字形式的黑人文化不利于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停滞不前,至今连一本像样的国家通史都没有。
虽然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但很多民族还在给女童行割礼(割除女性生殖器的陋习)。
因此,古代肯尼亚的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萌芽阶段,对于外部文化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
肯尼亚印度洋沿岸是一条500公里的狭长平原。
海岸线平直,蒙巴萨是为数不多的天然深水港。
有很多阿拉伯人利用季风航行来到肯尼亚经商,公元10世纪前后,还在沿海建立曼达、马林迪和蒙巴萨等居民点,形成了许多城邦国家。
非洲本土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斯瓦希里文明。
斯瓦希里一词源于阿拉伯语,就是海岸的意思。
肯尼亚不少民族,例如吉利亚马族、迪哥族等都是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混血。
在经商的过程中,还融合非洲语言和阿拉伯语,创造了一种斯瓦西里语,这种语言成为东非海岸的通用语。
斯瓦西里语的Simba就是狮子,Hakuna Matata就是没问题。
Hakuna matata音乐:Nathan Lane - The Lion King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阿拉伯人还带来了伊斯兰教,至今7%的肯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蒙巴萨还有29座清真寺。
中国丝绸瓷器,印度的宝石珍珠、东南亚的胡椒丁香是肯尼亚最受欢迎的商品。
肯尼亚的象牙、犀牛角、豹子皮大量出口,从古至今中国都是大买家,直到今天都屡禁不止。
狗实在不懂有钱人的生活,花钱买那玩意儿到底有什么意思啊?
因为航海贸易,肯尼亚海岸成为繁荣的贸易中心,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还多次路过这里。
一位马林迪国王还送给中国明朝皇帝一只长颈鹿,中国人没见过这种动物,引发全北京天降神兽的狂欢。
很快,15世纪末,葡萄牙人为了开辟在寻找印度和中国的海路上也路过这里。
葡萄牙如日中天,利用城邦之间的自相残杀,把阿拉伯人赶走,控制了大部分商路,当上二房东。
在蒙巴萨修建了一个耶稣堡,历经500年战争风雨至今还在。
葡萄牙人带来的基督教现在肯尼亚人的主要信仰,教徒占总人口80%以上。
还带来了玉米、木薯和土豆,肯尼亚人的国民食物叫Ugali,就是一种玉米面团。
19世纪,大英帝国上线,因为路途遥远,英国一直对东非怀揣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直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英国凭借海军力量抄近道,1895年建立东非保护地,正式成为肯尼亚地头蛇。(什么是苏伊士运河点这里)
当年伊丽莎白公主就是在肯尼亚树屋里度假的时候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就有了上树公主,下树女王的故事。
肯尼亚至今都是英国皇室最爱的度假圣地之一,威廉王子在肯尼亚求婚。
英国人建了一条从蒙巴萨到吉苏木571公里的乌干达铁路,鼓励欧洲人向铁路沿线移民。
玩起殖民地老套路,把肯尼亚土地廉价出售给白人移民,把自然条件最好的土地定为白人专属。
来自南非和英国本土的白人成为大大小小的农场主,种植咖啡、剑麻、茶叶。
茶叶和咖啡至今都是肯尼亚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游客最爱的伴手礼。
黑人不但失去土地,被套上奴隶枷锁,还在二战时期为保卫英国老爷而战。
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的肯尼亚人见了世面,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有平等、自由这样的事儿。
二战后,为了反抗白人统治,肯尼亚一个叫吉库尤的民族组建了茅茅组织。
茅茅组织屠杀白人移民,包括妇女儿童,还有效忠政府的本地人。
在英国政府的重火力镇压之下,茅茅运动失败告终,但15万个肯尼亚人失去生命,大量英国移民也离开片悲伤土地。
英国人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殖民时代已经远去。
1963年,肯尼亚独立,1500名茅茅战士走出森林,这个年轻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
虽然面临着和众多非洲国家一样的困境,47%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的成年人受艾滋病困扰,政府腐败横行,但肯尼亚依然是东非的希望。
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无与伦比的动物游猎,让肯尼亚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大国,就是一张狂野非洲的名片。
很多年轻人成为司机导游,带着游客在草原上驰骋,一个个练就了鹰眼,一般肯尼亚导游发现动物之后,游客要拿望远镜找好半天。
广阔草原上不但聚集了猎豹、狮子、羚羊这些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连肯尼亚人都进化的手长脚长,擅长跑步。
肯尼亚在国际中长跑和马拉松项目上的统治地位类似中国乒乓球,前20名都是肯尼亚选手,人类极限一次次被肯尼亚人刷新。
现在,肯尼亚运动员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马拉松比赛的特邀选手,肯尼亚人也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家人生活,赢得国家尊严。
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大自然的潮汐流转,周而复始。
肯尼亚这片土地不断讲述着这一段略有伤感,却又充满希望的旅程。
希望蓬勃生命和矫健身姿也能让这片古老土地容光焕发,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