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从五代时期一直到明清都没有被废止,甚至愈演愈烈。缠足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伤害,为了满足男子和文人的特殊喜好,同时禁锢女性思想、控制行动,这才想出缠足的主意。
古人对女子小脚非常喜欢,认为三寸金莲使得女性充满魅力,一颦一笑都增加了风情。甚至文人集体还会产生恋足癖这样的怪癖,写文教书时要把女子的小鞋(莲勾)握在手里,反复把玩。这样的心理让古代女子的处境更为艰难,裹足成为社会风气。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现象起源于五代时期,后来逐渐发展在明清两朝最为恶劣
有人说缠足是开始于商朝,因为在商朝的历史记载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妲己是一位狐精变的,但是变幻的时候脚没有完全长好,所以就用布裹了起来,这样的行为被宫中的女子看见,于是东施效颦一般模仿了起来,这就是缠足的原型。
这样的说法只是通过传说加以修饰出来的,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说明此类缠足就是裹小脚的意思。汉朝的《杂事秘辛》中记载:
“乘氏忠侯梁商女足长八寸,胫跗丰研平趾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
后人经过反复比对,认为汉朝的丈量仪器比别朝要短一些,量出来的尺寸会比正常的偏大,所以推断出这句话里的八寸脚实际上是5.58寸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小脚,于是得出裹脚起源于汉朝的结论。
唐朝杨贵妃深受皇帝喜爱,在诗人杜牧的诗中这样评价杨贵妃:
“钿尺裁量减四分, 纤纤玉笋裹轻云。”
一个“裹”字预示着杨贵妃也是裹小脚之人,三寸金莲才引得皇帝如此厚爱还有很多其他文人也都认为裹脚是从唐朝宫廷中最先出现,只是当时因为没有普及全国所以并未造成很大反响。
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就是开始于五代时期,李煜后宫有一个嫔妃名叫窅娘,她是个美丽优雅还能歌善舞的女子,后主非常喜欢她,于是专门为她做了金莲。但是窅娘并未缠过足,于是后主以缠足之后舞姿更美为由令她缠足。这样的事例说明在南唐时期宫廷中已经对缠足见怪不怪,皇帝首先就对缠足持赞赏意见。
虽然在南唐时期宫廷中已经普遍裹足,但是一直到北宋时期,百姓缠足都不是很多。南宋就大不相同了,在南宋的贵族家中,连家妓都是要缠足的,比如刘光世就是三寸金莲的绝对拥护者,他家的家妓不仅歌舞绝伦,根据记载连脚都非常迷人,这就能看出刘光世的缠足癖好。
古代缠足女子很受欢迎,也比较容易进出一些有钱人的场所,家中需要女婢或者厨娘的也会先从缠足女子中挑选,于是出现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宋宁宗时期,有一个官员发现家里的厨娘有问题,仔细盘查才发现居然是男子假扮的。男子家境贫寒,没有中举的前途,于是从小父亲就把他的脚像女子一样缠起来,教他女工。希望将来可以蒙混过关,过上不错的生活。
裹足的习俗到了明朝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皇帝非常喜欢小脚的女子,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宫廷中所有女子都缠上了足。甚至在山西大同一带成为全国缠足的重点地区,就连明武宗也要去那里挑选美人。有的地区因为妇女脚大不能缠足,于是狠心削去一部分。
崇祯皇帝是个“恋足癖”,经常对自己嫔妃的脚评评点点。那时候袁贵妃的脚比田贵妃大,而皇后的脚也不及田贵妃,于是由此皇帝在皇后面前赞美田贵妃的脚,顺便贬低了袁贵妃,这时候周皇后就显得非常生气,认为皇帝也在贬低自己。
历代皇帝欣赏缠足使得后世纷纷效仿,就连后入关的元朝和满族人也都开始适应和欣赏缠足
满族看汉族人民这么热衷于缠足,也逐渐对小脚产生了兴趣,不过他们设计小脚的方式和传统用布缠足大不相同。他们有自己的缠裹方式,名字叫“刀条儿”。这样缠出来的脚瘦小平直,就像刀锋一样。看起来比普通方式缠出来的小脚更美观。不过这时候女子的缠足是可以自己考虑的,如果本身不愿意,那么父母也不会强求,到后来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既然大家都对小脚情有独钟,那么一些王公贵族就一定会在一起讨论和评比一番,一来二去竟然成了一个比赛项目。女子的小脚一般都是隐蔽的,不在特别的时候不能展露出来。第一个特殊时候就是在小脚评选时,“赛脚会”是缠足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人们把缠足的女人都召集起来评个等次。
在明朝的正德年间,每年举办的时间是农历的六月初六,那些小脚纤细美丽的女子会精心打扮自己,以便在比赛中获得头筹。那些有了名号的女子未来是不可限量的,一般参加评议的都是平时够不着的贵人,一旦被他们看重以后的荣华富贵更是应有尽有。这也是前文提到宋朝一名男子缠足想要蒙混过关的原因。
赛脚会在当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一种比赛,因为有明确规定,只准看脚不看女子的脸,一旦违规操作不管你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公子都没用,会被这样的评选协会逐出去,再也不能参与评选。事情的严重性可想而知,这在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于女子贞洁和小脚的在意。
缠足并非全是为了好看,文人们因为自己的特殊癖好而爱小脚,还有想借此机会束缚女性的原因
古代女性的自由是非常受限的,男子在外干活、参与朝廷、田野或者军队中的事务,女子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就连家门也要谨慎出入。但始终不乏有女子向往自由世界,不服从管束的情况,这时候人们就想到了缠足。
女子脚被缠为三寸之时对于行动是十分不便的,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不会担心女子会出门远行,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女性对自由的向往,把妇女局限在家中。同时,古代女子也有自己外出打工或者游历的特殊情况,父亲和丈夫都不会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裹脚之后的女子没有办法做一些体力劳动,这自然就在经济方面受到限制,没有办法考虑出门远游的事情。
古代诗人的推崇也是使得社会对缠足另眼相看的一大原因。诗人文人本就是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容易造成影响,知识分子都爱好小脚女子,为她们写下各种名篇,就像风向标一样瞬间激活社会的小脚风俗。诗人李渔曾被人告知过一件事,在一个国家有一位叫“抱小姐”的美人,她是因为小脚不能长期走路而得名,每次出门都要人抱着走。李渔听了这样的事例表达了自己对裹脚的不屑。
“果若是,则一泥塑 美人而已矣,数钱即可买,奚事千金?”
李渔说是这么说,但其实自己也是个对小脚情有独钟的评议人。在后期他提出,小脚有两个功效,一是为了美观,看上去女子更加孱弱可人,而是为了用,抚摸上去别有风情,让人留恋。这样说来是否觉得李渔有些许奇怪,其实文人对小脚的怪癖还不仅于此。
光绪年间有一个叫易麓峰的文人,他就与常人表现不同,每次看到女子的绣花小鞋他都会私自藏起来,留着自己欣赏观看。有一次在考试的过程中他被考官发现藏有多双绣鞋,于是被赶出考场,有人劝他把鞋子丢掉,向考官认错,但是他却断然拒绝。他说就算考不到一个好的功名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绣鞋。
虽然古代很多人都喜欢缠足,但也有一些反对的人。随着时代的慢慢发展,反对缠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终于从星星之火变成了有力量摧毁缠足之风的熊熊火焰。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已经明令禁止缠足,提倡男女平等,不再做有悖常理、损害女子身体健康的事情。
戊戌变法进一步把这样的变革推向高潮,康有为在《请禁妇女裹足析》中强调要取消女子裹足这一陋习。经过多年的奋战和反对,中国裹足之风终于有了逆转的趋势,这样残忍的裹足现象没有等到现代就完全被取缔,为中国现代女性的自由和安全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