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一七八五年八月三十日-----一八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间的一名进士(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最高等级,好比现代教育的博士学位),在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称之为进士。
林则徐的一生经历无数,从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到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可能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只会是他在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的故事。而且这个事件直接影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争刚爆发不久,林则徐被诬陷革职,发配新疆。一直到1845年才被重获启用。后来病逝于潮州普宁。谥号“文忠”。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
他的父亲林宾日因乡试不第,在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时庵第五女。
虽然童年时家境微苦,但是得到他父亲开明的教导,他的童年也是颇为快乐的。
四岁读书,六岁开始做文章,七岁熟练文体。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
十二岁当选为孔庙佾生,1797年参加府试获得第一名。而且就在同一年其父成为贡生。次年(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而后有些不顺,一直到1806年五月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
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
他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道了不少历史掌故方面的知识,而且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的所有传授与林则徐,这是他开启自己传奇人生的重要一步。如果说没有张师诚,可能林则徐的成长不会有这么快。
在历史的评价中吴月霄在《呈瓶泉居士林少穆先生则徐》中称赞:北斗士星明,中流一柱擎,勉为民社望,霖雨慰苍生。
梁廷枬在《夷氛闻记》中评论道:文忠(指林则徐)聪达谙练,集思广益,视国如家,兵旅所过,文戒预颁,村市秋毫无扰,及遇敌临阵,又教以成法,人人争先,其忠勇之气,早有以慑服远人,推诚士卒。
晚清学者金安清在《林文忠公传》中,对林则徐的评论是:(林则徐)朝夕孜孜不倦者,国政民瘼两大端而已。公盛德纯忠,丰功伟绩,他人得一已足名世,而公所树立,偻指未能尽。
晚清学者李元度在《林文忠事略》中说:公(林则徐)于政事,无所不尽心,而其尤关天下治乱之数者,则以办夷务、剿粤寇二者为最巨,而皆斋志以终……然待人以恕,接人以诚,人咸乐为之用。
晚清学者陈康祺《郎潜纪闻》:呜呼!庚、辛海上之变,文臣中可倚以御侮者,仅林文忠公一人,次则裕靖节耳(裕谦)。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在《钦差大臣的生平及著述》中认为,林则徐是“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中国政府终于到了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的地步……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
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
英国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①林担任省级官员时,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
中国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家毛泽东曾言,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评价林则徐:他的经历清白无瑕。他有着一个从未犯过错误的人的强烈信心。他为人处事很讲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社燕逢春留好语, 地无寒谷春常在。
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