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书灿(湖南科技学院)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都不听。”日前,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4月6日《工人日报》)
在数字时代迅猛发展的当下,智能手机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本以为只有年轻人会被网络“黏住”,可谁能想到,“网瘾老人”正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爸妈玩手机比我还狠”的话题一再引发热议,甚至有子女试图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来帮父母戒除网瘾。但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吗?恐怕并非如此。
不可否认,老年人沉迷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给他们本就脆弱的视力和颈椎、腰椎等身体部位带来极大的负担。作息也被打乱,原本规律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诈骗也盯上了这些网瘾老人。他们可能因轻信网络上的信息,而在直播间冲动消费;或是掉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辛苦积攒的养老钱打了水漂。
但子女们简单粗暴地开启“青少年模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在父母眼中,这一行为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是将他们当成没有自控能力的小孩。这种做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毕竟,老年人也渴望被尊重,希望拥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要想真正解决“网瘾老人”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探寻其背后的根源。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忙于工作和生活,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老人处于空巢状态。网络便成为他们填补内心孤独、获取外界信息和情感慰藉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网络内容丰富且极具吸引力,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操作简单,正好契合老年人的需求。再加上算法推荐不断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让老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所以,解决“网瘾老人”问题,不能仅靠设置“青少年模式”这样的表面功夫,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子女作为老人最亲近的人,应给予更多陪伴。多抽出时间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一起参加家庭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可以鼓励父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钓鱼等,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社区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老年大学、文化讲座、健身活动等,为老人提供社交平台,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平台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内容审核上加大力度,严格把控针对老年人的内容质量,过滤掉不良信息和虚假广告。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低俗、猎奇内容的推送,多为老人推荐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富有知识和正能量的内容。同时,可尝试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防沉迷系统,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和提醒功能,引导老人健康上网。
“网瘾老人”问题是数字时代下的新挑战,也是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怀的考验。帮爸妈戒网瘾,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强制;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敷衍。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生活便利的同时,避免陷入网瘾的泥潭,真正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