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甘龙怎么死的 ,秦国的世族名臣,试图颠覆秦国法制,最终走上复辟的不归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31 23:07:39

在《大秦帝国》这部小说中,甘龙被描绘成了一位顽固的政客,他韬光养晦二十多年,最终将商鞅致于死地。在小说中,甘龙成为了车裂商鞅的元凶,其一手策划了针对商鞅的刑法行动,并试图颠覆秦国法制。因为秦惠文王嬴驷的坚决,甘龙的复辟行动最终为秦王粉碎,而甘龙本人也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小说中对甘龙的刻画可谓是深入人心,不过,这毕竟是小说家的一家之言,真实历史上的甘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甘龙是秦国世族大臣首脑,早在秦献公时期,甘龙就位居于上大夫职位,协助秦公处理国政。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不断爆发战争,作为上大夫的甘龙,也是任劳任怨,他主持秦军后方粮草,并为秦军取得少梁之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甘龙在献公时期种种做法,似乎并没有顽固昏聩的表现,那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秦公背道而驰的呢?

甘龙与秦公的直接冲突就发生于商鞅赴秦后,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故而,他所主持的变法皆依照法家之论而实行,因为商鞅崇尚法制,且肆意剥夺世族的世袭权利,最终便引起了甘龙的不满。因为理念上的差异,再加上商鞅剥夺甘龙特权,遂造成了世族与变法派格格不入。按道理,像甘龙这样的股肱之臣,本应该能够理解秦公富国强民的做法,可惜甘龙却并没有那么想,出于私心,也出于篡政的野心,甘龙最终走上了复辟的不归之路。

一直以来,甘龙都崇尚以王道教化秦国,不管是秦出子在位,还是献公在位时,其也一直为秦公灌输这种思想。其王道理论就是要秦公遵循礼制,实行井田制,并止兵息武,这种策论完全和战国时期的态势背道而驰,故而献公、孝公等虽然起用甘龙,但并没有给他实际上的权利。

献公在位时,甘龙实际已经与秦公产生了矛盾,只不过由于君臣上下关系,甘龙才没有对献公下手。后来孝公继位,商鞅赴秦,这种矛盾冲突便从阴面转为了明面。王道和法制相背,导致了甘龙和孝公、商鞅根本对立,孝公在位时,甘龙尚不敢犯上作乱,但随着孝公去世,世族大臣便蠢蠢欲动。

二十多年的隐忍,就是为了复辟王道,甘龙所谓诛杀商鞅也是出于这一层原因。甘龙深知,商鞅不死,王道礼法就无法在秦国大规模展开,只有诛杀了商鞅,才算是铲除了变法派的根基。甘龙计谋深远,可惜的是,他终究算不过秦王,商鞅死后,秦惠文王嬴驷继续遵循法治,世族大臣见秦君态度坚定,遂秘密起兵反叛,秦惠文王趁机一并将他们诛杀,于是,秦国所谓的守旧派才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

甘龙之所以致商鞅于死地,就是因为商鞅变法损失了他的特权利益,因为其的王道主张始终得不到秦公的承认,甘龙才选择铤而走险。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甘龙最后的结局,就算在秦惠文王处死世族大臣的时候,也没有提及甘龙最终的结局,故而,由此可以推断,甘龙应该没有死于政变之中。

关于商议诛杀商鞅的重臣中,的确有甘龙的影子,不过,其毕竟是幕后主使,并没有抛头露面,所以据此可以推断,甘龙并没有直接参与对商鞅处以车裂刑法的决定。商鞅之事后,甘龙便消失在了史籍当中,故而,小说中甘龙死于世族政变的说法也不成立的,甘龙这样一个重臣,秦君不可能轻易诛杀,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善终,这或许也是甘龙最好的归宿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