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市,又译为西敏市,是英国英格兰大伦敦下属一个拥有城市地位的伦敦自治市。
威斯敏斯特市位于伦敦市的西边、泰晤士河北岸,威斯敏斯特市是英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英国国会威斯敏斯特宫就位在威斯敏斯特市境内。威斯敏斯特一名起源于威斯敏斯特寺,意指威斯敏斯特寺周围的地区,而"Westminster"原本是"West"(西方)与"大教堂"(Minster)两字的合体。在过去所谓的伦敦原本只是指今日伦敦市,又常称为"西提区"的范围,因此威斯敏斯特地区是伦敦市西方郊外的另外一个市镇,中间隔着一片原野,但在历经长年的发展之后伦敦市与威斯敏斯特地区早已连成一气,再也看不出之间的范围差异了。
过了威斯敏斯特大桥,就到了议会广场。这里有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威斯敏斯特宫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其平面沿泰晤士河南北向展开,整体造型和谐融合,入口位于西侧,其内部一方面以普金设计的装饰和陈设而闻名,另一方面也以珍藏有大量的壁画、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而著称,被人们誉为“幕后艺术博物馆”。
大本钟坐落于英国伦敦的议会大厦东北角的钟楼内,由当时的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耗资2.7万英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大本钟,本是本杰明的昵称。
大本钟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钟身巨大而华丽,总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
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之后英国政府每隔五年就要对大本钟实施维护,包括清洗钟体、替换大本钟的报时轮系和运转轮系等,尽管一个半世纪内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每过一小时击打一次。可今天来时,大本钟正在维修之中,被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内部结构啥也看不到,有点遗憾。
威斯敏斯特宫最早由国王圣爱德华修建于公元11世纪,十九世纪中叶发生火灾之后由查尔斯·巴里主持重建,宫内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尽管今天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可追溯至1097年的威斯敏斯特厅,至今仍用作如国葬前的陈列等重大的公共庆典仪式。
从外表来看,威斯敏斯特宫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而墙体则饰以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窗户上的石雕饰品,议会大厦的众多塔楼和针塔般的尖顶夜晚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
伦敦之游一般都会从议会广场开始。伦敦议会广场绝对称得上是英国的政治广场,因为它的四周几乎全都是与政治相关的建筑:广场的东侧是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西侧是最高法院,北侧是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南侧则是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
教堂街对面一座有着漂亮大穹顶的建筑是卫理公会中央礼堂(Methodist Central Hall),这座建筑既是卫理公会教堂,还用作会议等用途。1946年的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议会广场的南侧,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意译为西敏寺,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巍峨壮丽的教堂之一,它的外观恢弘凝重,装潢优美精致,整座建筑金碧辉煌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座皇家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另外还是国葬陵墓。2011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大婚就是在这里举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进化论的先驱者达尔文也葬于此教堂。
它见证了泰晤士河的千年沧桑,引发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触发着游人的思古幽情。它不仅是英国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还是一座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威斯敏斯特厅同样也用于重大仪式。从12世纪到19世纪,王室加冕礼一直在此举行,1821年乔治四世加冕礼成为在此举行的最后一届加冕礼。他的继任者威廉四世认为花费过高而取消了在此举办的加冕礼。此外,该厅也用于国葬前追悼会的遗体陈列。该规格一般用于君主过世,20世纪英国历史上只有弗雷德里克·罗伯茨,第一代罗伯茨伯爵(1914)、温斯顿·丘吉尔(1965)、伊丽莎白·鲍斯-莱昂(2002(这位是王太后))两位非皇室成员受此殊荣。
只是此次游览安排的时间太短,无缘进内参观,深感遗憾。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侧是一所寄宿制私立男校,威斯敏斯特学校,威斯敏斯特学校是一所古老的学校,可追溯到1179年。自17世纪以来就很出名,是英国最著名的学校之一。
卫理公会中央礼堂前的石柱1861年树立的克里米亚和印度战争纪念碑(Cnimea and Indian Mutiny memorial),纪念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54-1859年间,英、俄两大帝国之间为了争夺印度,进而谋求全球霸权而进行的的战争。这是西敏寺学校老师捐建的战争纪念碑(建于1861年)位于Dean's Yard 门口,为了缅怀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和印度叛乱(1857-1858)中丧生的曾经的学生。
纪念碑是由一个波特兰石基础和一个红色花岗岩柱组成;岩柱的尖顶是忏悔者爱德华、亨利三世(教堂建造者)、伊丽莎白一世(学校创始人)和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另外一侧,是圣乔治屠龙;底座则雕有四头狮子。
冒雨游览在伦敦议会广场,身边时时有呼啸而过的车辆。伦敦阴冷的冬季给人的感觉不太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