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那么,《非遗法》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有哪些内容?本文将以一个案例为切入点,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解析。
【案例描述】
某地有一种叫做“糍粑”的传统食品,是用糯米蒸熟后捣成糯米饭,再用手捏成小团,可以直接食用或者配以芝麻、花生、红糖等佐料。
这种食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意义,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也是当地人民互相馈赠、表达情感的象征。该食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由一代代老百姓口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风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食品的制作和消费逐渐减少,传承人也越来越少,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种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其列入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时,还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调查记录和档案建设,支持了一批传承人进行技艺培训和展示活动,推动了其与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案情细节】
根据《非遗法》第二条的规定,《非遗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因此,《非遗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因此,该食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属于《非遗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非遗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该食品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属于《非遗法》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非遗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因此,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将该食品列入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为了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保护。
根据《非遗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非遗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调查记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
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立即予以记录并收集有关实物,或者采取其他抢救性保存措施。
- 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评审、公示和批准公布。对列入名录的项目应当制定保护规划并予以保护。
- 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确定国家级和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评审、公示和批准公布。
对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给予荣誉、经济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 保护区划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和保护需要,划定国家级和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和公布。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相关实物、场所应当制定保护规划并予以保护。
- 传承活动支持:国家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记录、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保护区划定等工作。国家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交流、推广和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
- 法律责任规定:《非遗法》对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或者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制品、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以及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通过对《非遗法》和本案的分析,本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知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发展。
同时,也提醒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要遵守《非遗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