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前夕解放战争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1948年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对蒋介石国民党军队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东北我军的优势尤其明显,东野在林彪、罗荣恒、刘亚楼等人的带领下军队人数已超百万,群众基础也非常牢固;在这情况下东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消灭盘踞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为此,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向东北野战军下达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的命令,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就此开始。
陈诚、卫立煌统帅的东北蒋军,虽然在冬季攻势中受到极大损失,但仍保持四个兵团、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又三个骑兵旅及保安旅、守备总队、炮兵团等,兵力为四十八万余人。经过关内空运和在据点周围抓捕壮丁补充.以库存美械和日械加以装备。两三个月后仍可恢复一定战斗力。5月25日林彪指挥野战军主力、六两纵队突击长春,很快地被郑洞国指挥的新三十八、暂六十一两个师反击出来即是证明。但是军事危机面前国民党统治集团发生了分裂、卫立煌在抗战期间主张团结抗战,不被蒋介石所信任,任东北剿匪总司令后想扣住蒋在东北的军队与中共和谈,故蒋介石于上年冬季作战失败后,即主张将关外国民党军撤回关内,多次遭到卫立煌的反对,2月20日前后,蒋派作战局长罗泽闼飞沈阳与卫立煌商谈:放弃沈阳,撤守锦州。
卫立煌即称沿途经过儿道河川,又有解放军阻截难以完成任务。卫派其副手郑洞国与罗飞铁岭见蒋转陈、卫的意见,蒋气愤地说:“护法战争时期.樊钟秀率儿千绿林武装,由广东穿越几省打回河南,难道你们连樊钟秀都不如吗?”以后,卫又派参谋长赵家骧和第六军军长罗又伦飞南京见蒋,仍坚持固守沈阳意见。卫立煌为说服蒋同意固守沈阳,曾于3月下旬亲自飞南京见蒋,并找美驻南京的顾问团长巴大维、巴承诺给卫装备十个美械师,并派飞机空中支援,蒋始勉强同意。但同时也对卫起了疑心,5月召见沈阳防守司令梁华盛、第七兵团司令刘安琪,显然对卫有所防范。当然卫也有所察觉,故抓住杂牌军周福成第八兵团守卫沈阳作为保驾部队。
抗战后期五十三军开入滇西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之战,陈诚拟拆散并入霍揆彰的五十四军,卫任代理远征军长官后.保护了这支东北军,并予以美械装备。五十三军军官对卫感恩戴德,故到东北成了卫的贴身部队,成了卫的殉葬者。辽沈大战起,卫仍坚持固守沈阳,蒋则命令廖耀湘率大军西去救锦州,并派杜聿明飞沈代替卫指挥。蒋军高级将领与蒋之间离心离德,也加速了蒋军的覆没。
东北人民解放军上个冬季攻势结束后,即进行下一个战役的准备工作,为了集结兵力打大仗,除原有的九个纵队外,又将热河的三个独立师编成第十一纵队;北满的三个独立师编成第十二纵队;将南满三个独立师编成第五纵队,之后将第一期组建的八十八个二线独立团,除再增编五个独立师外,其余部分均补充了九个主力纵队,使主力部队得到空前的充实.以原有的炮兵部队组成炮兵纵队,共计野战部队七十万人,地方武装三十三万人,超过东北蒋军的二倍多。同时对所有野战军进行攻坚战斗的训练,以冬季攻势中蒋军坚守的彰武、鞍山两城敌人据守的工事为活沙盘,派各师、团指挥员亲自去参观,研究敌军T事的构造及夺取的捷径。除此之外,还进行阶级诉苦和纪律观念教育,普遍提高全军的政治素质。
但是林、罗、刘充分认识到:夺取长春、沈阳那种现代化建筑物林立的大城市绝非彰武、鞍山、四平等中小城市可比,是要付出极大人员伤亡的,而且条件不成熟也不一定能打下来。为此,林、罗决定于5月25日乘着李鸿新七军两个师出城抢粮之际,派-一、六两纵队对长春市区进行试打,由于联系起义的暂五十六师未能从城内响应,未能成功。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对长春进行围困,练兵两个月后再进行攻打,让百姓还乡抢种庄稼,以保证秋后的军粮供应。
东北军区接到中央军委指示,即从事南下作战的准备工作,为便于指挥军队作战,首先于8月14日将东北军区与东北野战军两个指挥机关分开,以林彪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为政治委员;刘亚楼为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24日又将第一、第二两指挥所改为第一兵团,萧劲光为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第二指挥所改为第二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其他司政供卫机关均编成两套班子工作。东北军区司令员由林彪兼任,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留哈尔滨负责后方军政工作。林彪的野战军司令部则随野战军在前方指挥作战。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消灭蒋匪军,解放全东北的指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于8月下旬向全军发布了辽沈战役作战方案,如下:
“我军的作战方针是:以大兵团股开向敌的强大的连续进攻,攻歼各分散要点,夺取敌集中防守的大城市,围歼在运动中的敌援兵,截歼与追歼突围逃跑的敌人,争取坚决.干净、彻底消灭东北境内之敌,迅速解放全东北。”
战役计划是:首先歼灭北宁线之敌,然后歼灭沈阳向长春或向锦州增援之敌;如长春之敌撤退,则同时消灭长春逃敌。在长春敌未撤退之前,继续围困和瓦解(过去已瓦解一万八千、再求围困两个月瓦解二万四千),使其削弱到更大程度。如敌仍不撤退,再回师主动消灭之。各部队应高度保守战役行动的秘密,使敌人发生错觉。在敌未发现我战役企图时,突然的出敌人意外地发起进攻,歼灭敌人。因此,战役的总部署是:以靠近北宁线之各独立师突然包围北宁线上各分散据点,十一纵队积极向昌、滦段活动,同时以围困长春部队积极作攻城声势,北线主力迅速隐蔽南调。
根据林彪的部署,以一、七、八、十,四个纵队暂作为战役总预备队,移驻新民以北、以西地区监视沈阳,防该敌向北宁线增援或向四平前进策应长春突围,并随时准备参加北宁线作战。以五纵于12口出发向开源、西丰方向前进,接替十纵阻击北上援敌与长春突围之敌的任务。以驻吉林之六纵移驻伊通.阻击长春之敌南逃.以十二纵及十一个独立师、十四个独立团继续围困长春。如敌逃,则配合五、六纵和新民附近之主力共同歼灭之,而后再参加北宁线作战。令辽南部队负责控制营口,以防沈阳之敌进至营口,或以营口援锦,或为将来打开水上逃路。同时发动军民不分昼夜将营口、海城、鞍山沿线铁路.桥梁及一切交通设备彻底摧毁,并将鞍山的物资、机器搬到安全地点,防敌破坏。
夺取锦州为第一阶段主攻方向,锦州为东北蒋军联系华北蒋军的咽喉,当年2月解放军冬季攻势中,蒋介石即任命范汉杰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辖五十四、九十三两军及新组建的新五、新八两个军,布防于锦州、葫芦岛,及其他外围城市。夺取锦州必须首先断其与关内蒋军的联系和扫清其外围的据点,为此,林、罗、刘于8月下旬即命令贺晋年率十一纵入关,活动于滦县、昌黎地区;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包围山海关外的绥中、兴城、至9月15日分别歼灭了昌黎、绥中、兴城等地蒋军,破坏铁路线,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蒋军的陆上通道。9月下旬派遣韩先楚、詹才芳、邓华、黄永胜、吴克华等纵队推进到锦州地区,逐渐将锦州义县包围,韩先楚指挥三纵及九纵二十五师,30日起经两天战斗,歼灭九十三军主力暂二十二师,拔除了锦州北部的要隘义县。
锦州外围敌人既已消灭,林、罗、刘遂于10月1日起发起进攻锦州城战斗。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慌忙决定从华北及山东抽调七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四个师,共计十一个师的兵力由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另以沈阳地区一个师、三个骑兵旅,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以掌握主动权的指示,决定增调第一纵队(欠第三师)、第二纵队(欠第五师)由辽西南下,参加攻锦作战。
最后确定攻锦州的部署是:以主力第二.、第三、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及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共十六个师的兵力及炮兵纵队主力,攻歼锦州之敌;以第二兵团指挥第四、第十一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共八个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阳击敌“东进兵团”:;以第一纵队(欠第三师)位于高桥为总预备队。另外第五、第六(欠第十七师)、第十纵队(附第一纵队第三师),位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牵制敌“西进兵团”;以第十二纵队南下通江口地区,准备参加新民方向的打援和截击长春突围之敌;以第-兵团指挥九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锦州敌军依托坚固工事,并拥有山野炮七十余门,并配有战车。
进攻锦州城的具体部署是以五个纵队打锦州,即以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加上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和东北炮兵纵队组成了北攻集团,由北向南攻进锦州,这是主攻集团:再以第七、第九两个纵队组成南攻集团;另以第八纵队为东攻集团,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担任辅助进攻。10月4日开始打锦州外围,12日肃清了外围,直逼锦州城下。经过积极准备以后,14日发起了对锦州的总攻。14日上午10点钟开始火力准备,10点3刻,北集团突破了敌人的北城垣;南集团的~一个纵队也突破了敌人的南城垣;东集团在14日傍晚突破了东城垣。
解放军在锦州的三方向打开了十个突破口,主力部队源源冲进锦州城内,与敌展开战斗,到15日拂晓,除锦州的老城这个核心据点以外,其他敌人都被歼灭,占领了除老城外的全部地区。15日中午对老城发起攻击,至傍晚全歼守敌。从14日拂晓到15日傍晚共31小时的战斗,全歼锦州守敌十万人,占领锦州。生俘东北“剿总”上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及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中将副司令卢溶泉、中将副司令杨宏光.冀热边区中将副司令兼锦西行署主任贺奎、第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等。歼敌十二万零七百三十一人。击落敌机十一架,缴获敌机三架和大量轻重武器弹药。
在锦州战役中,锦西、葫芦岛敌人四个师、五个旅前来增援,解放军用两个纵队阻击,从10日至 16日,经过六昼夜的战斗,将敌阻截在塔山一线。解放军作战非常英勇顽强,使敌不能前进一步。蒋介石王牌军独立九十五师受到很大伤亡。第四纵队的第二十八团在几天里打垮了敌人整师、整团、整营的十几次进攻,因此获得了“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塔山阻击战对于保证攻克锦州的作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沈阳方面,敌廖耀湘兵团出动了五个军十一个师,另加三个骑兵旅前来增援。4日在新民地区集结,11日占领彰武。占领彰武后,既不敢回沈阳,也不敢向锦州增援,直到解放军解放锦州后,仍逗留在彰武地区。这就为解放军全歼该敌创造了条件。
解放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即以五个独立师进驻长春外围。5月24日,一、六两纵队试攻未奏效,报请中央军委批准,确定采取“长围久困,展开政治攻势、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再攻”方针以来,又增加第十二纵队和一个炮兵团于6月25日开始了严密的封锁、围困。为了统一政策,统一行动,成立了对敌斗争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在军事上成立了围困长春指挥所,并将围城部队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区队。在围城部署上强调接近敌人主阵地,形成短兵相接、工事相对、声息相闻。在最易威胁敌阵地的我炮兵阵地和封锁机场的阵地上均置以较强的兵力,形成重点,形成犬牙交错的封锁。在围困中,解放军不断打击其出扰和抢粮的敌人,以及严密的火力封锁,使敌步兵完全龟缩在防区内,不敢出扰,不能突围;使敌机不能降落,只能盲目空投,彻底断绝其与外部联系。
10月15日,解放军攻占锦州后.蒋介石仓皇飞长春,从飞机上投下所谓最后通牒式的“手令”要郑洞国迅速率领新七军、六十军突围南逃,否则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受到严厉的军纪制裁。但这时的长春守敌已不是惧怕蒋介石的什么论罪、制裁,而是已处于“突围绝望,固守待歼”的千钩一发之际了。特别是滇军第六十军鉴于滇军第九十三军的全军覆灭和卢溶泉遭生俘,他们已面临同样的下场。曾泽生今春率部退长春后,人民解放军即派抗战时期任六十军军长(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冲派人入城与曾取得联系,故曾于17日率领所部毅然宣布起义,退出长春,待命改编,并为围城部队作向导进入其守备地区(斯大林大街东守备区)。
至此,长春残余守敌新七军及游杂武装四万余众更形孤单,完全陷入混乱状态、随后敌骑兵旅千余、保安旅三千余亦于18日向解放军投降,新七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亦纷纷向解放军投降。郑洞国知大势已去,派出代表向解放军接洽投降。18日双方代表签字,19日宣布投降。长春在兵不血刃的条件下宣告解放,创造了解放军采取长围久困、不攻而破大城市的第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