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杭州?是古典与现代碰撞、山水与科技共融、务实与浪漫交织,这些看似矛盾却浑然天成的城市气质,让杭州散发出无限魅力,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共创城市的美好与未来,形成了独特的“杭州面孔”。
本期《杭州面孔》让我们走进“蔡志忠”的艺术世界,感受他“步履不停”的人生追求。
3月底,西溪湿地春和景明,在飞鸟的陪伴下,沿着泠泠作响的蜿蜒河道,向着嫩叶新芽生长的方向,到达密林处,这里藏着一座“世外桃源”——西溪蔡志忠美术馆。

在馆内二楼,我们见到了这个有点“怪”的漫画家。花白蓬松的长发上,顶着招牌式的黑色礼帽,宽松的白衬衣显出纤瘦的身形,交谈时说着一口台湾腔普通话,思维敏捷,甚至“脑回路”还有些跳脱,俨然一副“老顽童”的模样。
78岁的蔡志忠已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但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知行合一的超强行动力,四岁立志要以画画为此生事业;十五岁前往台北,成为职业漫画家;三十六岁财富自由;四年间完成40多本漫画的创作,到现在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也许人生中的每一项选择都是正向的反馈,蔡志忠从内而外散发着根植于自身实力的自信,而他要永久定居在杭州,也是他内心坚定的选择。
杭州是我一辈子要在的地方

“我是2009年4月27日第一次来杭州,在飞机上我看到满眼绿色的城市,很惊喜,气候也和台北很像。”第一眼的惊艳,让蔡志忠对杭州充满好感,在了解杭州的人文底蕴后选择定居在苏东坡、白居易都生活过的地方。
这16年,蔡志忠一直把自己“藏”在西溪湿地,一年有365天,他360天都住在这里。
西溪湿地里的树和人的比例是1000:1,刚来的时候,蔡志忠讲自己还有些醉氧,晚上会睡不着觉。住在这里,外人很难轻易找到,这能够让他不受外界打扰,潜心创作。
从西溪蔡志忠美术馆二楼的露台向外望去,郁郁葱葱,一湾池水中有鱼轻轻游过,鸟鸣不绝于耳,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
蔡志忠从西溪湿地汲取着创作的养分,长久保持着与自然“对话”的好奇,他说:“我会观察过往的鸟,比如白鹭,它的腿淹没在水中三十公分的地方,为了抓鱼能足足站立半个多钟头,一动不动。”
再抬头看看树叶,每一片树叶的叶尖都是向上的,有缘分总朝着光的方向在修正,当蔡志忠谈起自己在西溪湿地中的观察,他认为创作一定要走出去,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而偌大的西溪湿地就是他创作能量的来源。
《水浒传》与杭州、与西溪湿地有着很深的渊源,书中的地理地名、人文方言、风土人情都有着其元素。蔡志忠以《水浒传》为背景,创作了《水浒一百单八将》。这套漫画手稿是西溪蔡志忠美术馆最重要的展品之一,而美术馆门口的武松打虎形象雕塑也成为迎客标志和打卡点。
巧合的是,蔡志忠告诉记者,自己的生日2月2日,国际湿地日也是2月2日,冥冥之中,他与西溪早有缘分,他就是西溪湿地的代言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努力

“我和巴尔扎克一样,没有咖啡,就无法创作。”在采访的过程中,蔡志忠从始至终都拿着咖啡杯,而他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和难以置信的创作效率。
“我每天下午四点睡觉,晚上八点起床,一天只睡四个小时,起床后就马上工作,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天可以作画600张。”蔡志忠异于常人的作息时间,他自己却乐在其中。
如此高产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蔡志忠风趣地说:“我的灵感来自于三个地方,第一浴缸里、第二蹲马桶、第三飞机上。”
灵感并非天生,而是对人生深度的投入、观察、酝酿、积累,对生命多面展开的触觉,才会有灵光乍现的敏锐感觉。
对此,蔡志忠保持着常年阅读的习惯,他从不用手机,他说:“所有能够500年以上的经典,都会成为我的创作素材。”
他将《庄子》《老子》《论语》《六祖坛经》《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改编为漫画,用极简线条与幽默叙事打破传统文化的高门槛,让全球读者轻松理解深奥的东方哲理,而他的画风也形成了独特的“蔡氏美学”。
如今,他创作的漫画行销全球,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61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总销量超过6000万册。
能留世的只有文化

“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天,我可以推算出是周几。”蔡志忠说。
三位记者报出出生年月日,蔡志忠用手指盘算了一下,报出确切的周期数时,竟然全对了。
大家很好奇是怎么算的,但蔡志忠笑笑,有些傲娇:“这是我自己推算的,不告诉别人。”
蔡志忠总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他认为人生不是来换文凭、人民币的,而是来完成一生的愿望;努力就会有成就,胡说八道,骗人的,努力要有方法;要选择最拿得出手的事物,然后全力以赴……
他还总结出人一辈子需要考虑的只有三个问题: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成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而这三个问题,他在4岁的时候,当他父亲给他送了块小黑板,他在上面涂涂画画时就想明白了。
他曾说:“只要饿不死,我就画他一辈子。”
“所以,你认为自己是天才?”记者问。
蔡志忠摇摇头笑声爽朗,他说:“天才不足以形容我。”
蔡志忠的自信,甚至看来有点“自负”,但这都源于他内核的强大,以及长期、专注的创作带给他与世界相处的力量。
西溪蔡志忠美术馆外新开了一家面馆,面店的菜名都有《水浒传》的元素,蔡志忠点了一碗“鲁智深牛肉面”,面吃的不多,但把搭配的茶叶蛋全部吃完了,他的精简不止体现在生活中,饮食上也极为克制。
在吃饭时,不断有人来找蔡志忠签名、合影,他都一一答应,他说:“我很乐意给喜欢我的读者留下‘小确幸’,来者不拒。”他笑呵呵的眼神里,我们又看到了这个“老顽童”柔软的一面,他显得随和又谦逊。
蔡志忠的处世之道和创作内容皆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看来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能留下来的只有文化。而他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注入作品,形成大道至简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