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贵阳街头,风格各异的书店星罗棋布,每一家都独具特色。也闲书局沉浸在黔地文化中,用丰富的黔版书讲述贵州故事;无产艺术书店扎根乡野,让艺术之花在山村绽放;乐转城市书房聚焦家庭阅读,打造温馨的文化休闲港湾;百无一用书店在景区成为城市文化的窗口,传递着独特的人文魅力;空兽书店则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为读者打开一扇扇认知新世界的大门。
这些书店,或隐匿于市井小巷,或坐落于景区乡村,它们以书为媒,连接着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贵阳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书香、感悟生活的净土。
也闲书局:
看黔书 聊黔事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289号的“也闲书局”,其名取自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透着一股坚守文化阵地的倔强。书店面积为450平方米,有图书约两万册。
也闲书店。
书局的图书选类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其中,黔版书和二手书区域是书局的两大特色亮点。
书店主理人糜志强,笔名“秋蚂蚱”,虽为南京人,却对贵阳这座城市情有独钟。他说:“贵阳的气候宜人,人亦宜我。这是一块福地,书店是这块福地的一个阳台。我希望一直倚靠在阳台,看黔山,喝黔水,遇黔人,聊黔事……”
糜志强对贵阳的喜爱,从书店里的黔版书区域可以看出。在这里,你能看到戴明贤作品签名本、何士光文集、董克俊六十年艺术记等老一辈贵阳画家、作家的心血之作,它们承载着贵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朱启钤传》《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李端棻》《贵州名贤录》等书籍,为读者展现了贵州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传奇故事;还有冉正万、戴冰、周之江等当代贵州作家的签名本,散发着新时代贵州文学的独特魅力;更有《贵州通志·人物志》《苗疆见闻录》《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贵州历史地图集》等珍贵的贵州史料,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说起开书店的初衷,糜志强坦言:“这是一件从一开始就预见可能会失败的事。”他也说:“当我想做书店的时候,我觉得我不仅能够仰望星空,而且是可以提供宇宙的。”
也闲书局不仅是书籍的汇聚地,更是贵州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是贵州作家新书发布会的热门选择地,也是外来作家到贵州分享创作心得的首选之地。这里曾举办过戴明贤新书《留得枯荷:适斋文与画》的分享会,许知远《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的新书分享会,《南国红豆最相思》《凤兮凤兮》新书分享讲座,余未人的《余的贵州札记》新书分享会,冉正万的《鲤鱼巷》新书分享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除了线下活动,微信公众号也是也闲书局的“第二现场”。糜志强在公众号上推荐图书、分享阅读心得。在《佩索阿的魅力略大于宇宙》一文中,他推荐韩少功翻译的《惶然录》;在《漫说<锦城旧事>》一文中,他分享了对四川方言小说《锦城旧事》的感悟:“相比宏大叙事的帝王史观、英雄史观,我更关注如吾辈‘碌碌无为’的人。”
“书”是也闲书店唯一的主题。“我不太会讲究书店内部的装潢,也没这个条件去讲究。我能做的,就是在图书的选品上下功夫。作为一个书店,挂着书店的牌子,就要把书做好,这是我的执念。如果连书都做不好,转而去做其他的东西,那书就成了你装潢的一部分,这个对我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糜志强说。
正如戴明贤在新书《留得枯荷:适斋文与画》的发布会上所言:“今天的都市,外观一座物质的丛林,一个实体书店就是丛林中的一口泉水,一片荒原上的绿洲,非常珍贵,我们更应该尽力支持他们的惨淡经营。”
也闲书局,正是这样一口滋养心灵的清泉,一片守护文化的绿洲,在喧嚣的都市中,静静地散发着黔书墨香,聚拢着文人雅韵。
无产艺术书店:
助力重构山村美育
远离城市,在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方家祠堂内,有一个由古色古香老宅改造的书店——无产艺术书店。
无产艺术书店。
走进无产艺术书店,四合院内约200平方米的主厅分为3个部分,8米的吧台提供咖啡、茶饮、鲜榨果汁等饮品,两侧厢房有6个独立书房、一间非遗课程体验教室、一间艺术文创商店。
主理人苏沐然是设计美学专业研究生,于是开了这间艺术书店,把艺术展览和艺术书籍融为一体。店内布置了不少艺术摆件,尤其是由老中药柜做成的书架,颇具美感。
书店内书籍大多与艺术相关,也有贵州本土历史文化图书,苏沐然介绍:“艺术书店对美的东西比较喜欢,除开内容外,会选择封面设计好看的书,定期增加书的库存。”来店的客人可以看书、看展、打卡拍照、购买文创,或拿一杯咖啡茶饮惬意地在这静谧独特的空间里与艺术对话,放松身心、享受阅读。
苏沐然从小就喜欢逛书店,“书店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岛屿,一个很自然而然的疗愈场所,我们书店还有个义工机制,当你迷茫的时候可以来我们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心灵的休憩之处。”苏沐然说,店名“无产”,是因为她希望书店是一个没有阶级之分的平等场所。
乐转城市书房:
打造新型复合文化空间
“家庭阅读主题书店”是乐转的精准定位。乐转城市书房董事长张国钰说:“我们致力于成为家庭文化休闲的重要目的地。我们希望每到周末,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到书店,享受一段放松、阅读的时光。为此,我们不断升级书店设施,力求全方位满足一家三口的文化需求。”
乐转城市书房。
自2012年在贵阳小河区开设首家门店以来,经过多年发展,乐转城市书房目前在贵阳已拥有15家店,覆盖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等多个区域。近年来,乐转还积极推进轻型化扩店战略,在社区、校园周边开了多家小型分店。
针对孩童群体,乐转精心策划了绘本戏剧活动。例如,让5岁的孩子将《野兽国》绘本改编成话剧,经历情绪具象化、角色扮演、集体创作三个阶段。两周后,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用“我现在像麦克斯一样生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再是简单的哭闹。此外,乐转还设立了触摸书专区,提供《小不点的触摸书》等幼儿图书,通过触觉刺激加速幼儿的感官整合。
针对青年群体,乐转举办了24小时阅读马拉松活动。大学生们在共读《人类简史》后,自发组织了科技伦理辩论赛,并最终促成了与大数据相关的青年对话项目。同时,为了促进青年之间的情感交流,乐转还成立了社交恐惧者书友会。
在阅读区的划分上,乐转借鉴了芝加哥大学伟大书籍计划的理念,特别设计了“思辨书单”专架。根据该计划的追踪数据显示,持续进行深度阅读的青少年在“区分事实与观点”测试中的得分比同龄人高出41分。
面对线上购书平台的崛起、数字化阅读的普及以及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等挑战,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为此,乐转积极响应行业趋势,打造了集“图书文创咖啡活动艺术体验空间”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作为新型复合文化空间,乐转书店的经营业务丰富多样。其核心业务依然是图书销售,但通过 “书+主题化选书”“书+二次元衍生产品” 等形式,赋予了图书销售更多的创意和文化内涵。书店还设置了以贵州人文、山地旅游、少数民族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专区,深入挖掘和展示本地文化,与城市特色紧密相连。在空间陈列上,乐转书店打破了传统的分类和堆陈方式,通过 “店长推荐” 和独特的二次元衍生品氛围场景布置,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
此外,乐转还通过“书艺术空间体验”的运营模式,结合阅读活动、手工制作、艺术图书展览以及作家签售、亲子绘本课、非遗手作体验等多元化活动引流,塑造社区黏性,增加坪效。
百无一用书店:
国家5A级景区里的“文化窗口”
四月的青岩古镇,石板路浸润着晨露,状元街的深巷中,一家名为“百无一用”的书店用1500平方米的复合空间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城市的“文化窗口”。
百无一用书店。
青岩古镇,全年日均游客达3万人次。“我们希望到青岩古镇的游客能够慢下来,在旅途中停下匆忙的脚步,坐在院子里享受阅读的时光。”百无一用书店负责人胡丽亚道出书店诞生的初衷。
百无一用书店由一座青砖瓦的独栋老房改造而成。一楼是书店,图书种类丰富,品种8千余种,库存3万余册。在选书策略上,百无一用书店强调本土文化的表达与传播,选书聚焦小众深度内容。藏书聚焦人文艺术、民族风俗、本土历史等领域。
二楼的百无一用城市主题书房是一个比书店更具公益性质、比图书馆更具亲民性质的开放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可读、可玩、可栖”的复合体。
丰富的业态,让书店从“买书处”变为“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关于书店的多业态融合,胡丽亚表示:“百无一用文化空间里的每种业态都是阅读的‘翻译器’——银饰如同立体的书籍,咖啡营造出味觉化的阅读氛围,活动是动态的知识解构。这种‘无界融合’使书店从单纯的‘书籍卖场’升级为‘文化体验综合体’,既保持了独立书店的人文调性,又通过多元业态实现了自我造血,用非书收入养书,用书吸引不同群体的读者。”
在百无一用城市主题书房,通过青年沙龙、讲座等形式,满足青年的多元化需求,通过“青年之家”系列活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青年文化社区,为青年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在思想、文化、职业等方面相互学习与成长,培养青年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提升书店的社会价值与品牌影响力。
在花溪区黔陶乡的百无一用·乡村书屋,书店的“精神根系”向乡土延伸。在这里,胡丽亚为乡村的孩子们搭建起一个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各项有趣的阅读活动,逐渐引导乡村的孩子们建立长期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更希望村里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放下手机,打开视野,提高求知欲,体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乐趣,了解本土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0年时间里,百无一用书店想要证明的是:当阅读与在地文化、生活美学、社交体验深度融合,它便超越了媒介的竞争,成为一种难以被替代的生活方式。当代读者对“看书”的需求,已从单纯获取信息,转变为追求“阅读体验”的综合价值。例如,有人为了参与一场哲学讲座来到书店,在活动后顺带购买一本哲学书籍;有人为了在古色古香的书店里拍照打卡,却意外被书架上的书籍吸引。这种“场景化阅读”让阅读行为与社交、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本质上是现代人对“精神生活品质” 的追求,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从未消失。
空兽书店:
多元文化碰撞的空间
轨道交通喷水池站A出站口附近的老居民楼一楼,空兽书店就位于靠近马路的外侧,看起来不算显眼,书店室内室外加起来只有90多平方米,但功能空间明显,民族氛围满满。
空兽书店。
书店名字“空兽”,是苗语khongt hset的音译,意为“闲散”“无聊”“逍遥”等,店长叠贵来自黔东南台江,是位苗族人,在他看来,“空兽”可理解为一种身体和精神都无比纯粹的生物,它能不断自我繁殖、自我代谢,不停地更新着它对世界的认知,并随时与万物连结,用苗汉双文“KHONGT HSET空兽”作为书店名,最适合不过。
这是一间跨文化书店,叠贵把自己多年来对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感受和心得放进这个小小空间中。店内大约有2000册书籍,以民族类和志怪类图书为主,同时也出售叠贵个人喜欢的人文社科图书。每到一些特殊节点,叠贵就以内容为导向,围绕书店的定位挑选一些与节日相关主题的图书更新上架。
走进店内,蜡染、银饰、苗绣、苗族群众照片、杂志等装饰摆件琳琅满目,凯里下司的河中石、贵阳都溪林场的林间草木也被拿来为书店作装饰。叠贵说:“我是苗族人,书店也带着我个人的身份和气质,把少数民族元素引进来,是自然而然的。我希望大家靠近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来真切地了解一个民族。”店内书架上、书籍上、墙上,都贴有叠贵手写的贴纸,一串串文字就像弹幕一样分享着他的心情和对阅读的理解。
从2024年11月开业以来,店内除了有书,还有钥匙扣、神兽摆件、帆布包、冰箱贴、手工艺品等非遗文创,以及手工精酿(饮品)和苗族米酒售卖。叠贵还组织了共读会、放映会、音乐会、分享会等,他解释:“我更在乎线下,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我想做一个让大家回归实体的空间,在现场来感受来交流。”
对于书,叠贵认为它非常神奇,“我觉得任何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手捧着一本书时,会变得很纯净、和善。”相比于电子书的便捷,叠贵认为纸质书的踏实、沉浸和获得感不可替代。
记者 董容语 舒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