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第二期活动4月25日在南阳市博物院举行。讲座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梁法伟研究员作《夏文化探索与南阳夏文化考古收获》专题报告。讲座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全生主持。

梁法伟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视角为背景,深刻阐释了夏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的核心地位。讲座中,他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夏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关键成果,重点介绍了南阳夏文化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
2024年9月,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方城八里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认定为“夏王朝区域中心城邑”,一时间,从“二里头到八里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掀起了一波“夏王朝”话题。

梁法伟认为,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朝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近年来,河南围绕夏文化重大课题展开深度研究,通过一系列考古调查、发掘以及跨学科合作研究,为全面还原夏王朝的起源背景、社会历史、文明成就、政治结构和国家体系等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梁法伟深入剖析夏文化的年代分期、类型分布与文化特征,细致介绍河南夏文化系统调查成果,并以方城八里桥等典型聚落遗址为例,全方位展示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依托丰富的考古资料,梁法伟生动勾勒出夏文化从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演变的脉络,揭开夏王朝从初创到鼎盛的历史轨迹。讲座还深入探讨夏代社会结构、礼制起源、都邑发展等议题,生动展现早期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研究的空白,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实物佐证,有力印证了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对探索中国国家起源、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