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渑池“五链”协同赋能农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5-04-07 19:24: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王峰

近日,在渑池县陈村乡万寿村万亩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架植保无人机正在绿油油的麦田上空往来穿梭,喷洒出的雾化药剂在阳光下形成道道彩虹。“现在飞防作业效率是人工的30倍,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完成500亩。”渑池县原种场负责人张文敏手持遥控器,脸上洋溢着自豪。作为仰韶酒业优质原粮基地,这里的小麦将用于酿造仰韶彩陶坊美酒,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亩均效益比普通小麦高出300元以上。

这是渑池县实施“五链融合”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白酒、中药材、辣椒花椒、畜牧养殖、烟叶五大特色产业,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从“小生产”向“大产业”升级。

白酒产业链建设是渑池县产业振兴的“重头戏”。走进仰韶酒业智能化酿造车间,蒸汽氤氲中,工人们正在操作现代化设备。“我们建立了从田间到车间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在全县布局了30万亩优质原粮基地。”仰韶酒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素娜介绍。目前,以“一庄五园”为核心的白酒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涵盖黄河南岸高粱种植基地、柳庄生物制曲园区、仰韶酿酒工业园区等全产业链环节。通过推广无人机植保、物联网墒情监测等新技术,实现了“好粮酿好酒”的品质保障。今年,全县将建成8个优质原粮基地,年产酿酒原料超过2万吨。

在张村镇中药材种植基地,连片的丹参苗已经返青,药农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进行春季追肥。“以前自己摸索种植,现在有标准化技术规程,药材品质和价格都提高了。”河南协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燕飞边说边展示手机上的质量追溯系统。渑池县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打造“张村-陈村-坡头”中药材产业带,推动丹参、柴胡、黄芩等道地药材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已培育48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66家家庭农场,建成300亩良种繁育核心基地和12个千亩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渑池丹参、渑池柴胡通过了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辣椒产业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在果园乡毛沟村的育苗基地,现代化温室大棚内一畦畦嫩绿的椒苗长势喜人。“这批单生贵族5号新品种辣椒苗,4月中旬就能移栽,都是订单种植,不愁销路。”毛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王正军正在检查苗情。渑池县通过整合56家经营主体成立“双椒产业联合体”,推广高辣度新品种,发展辣椒种植10万亩、花椒3万亩,建设了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投资建设宏远食品工业园,推动辣椒、花椒精深加工,开发出辣椒酱、花椒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畜牧业产业链上,渑池鑫地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正在高效运转。“这套系统能实现精准饲喂、环境调控和疫病预警,养殖效率提升30%以上。”基地负责人焦矿伟介绍。渑池县以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目标,推进畜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已建成2个千头牛场、8个500头牛场,年出栏生猪突破50万头。同时延伸发展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打造“臻卤源”“观音堂五香牛肉”等特色品牌。

烟叶产业则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正在推广全托管服务模式,从育苗到烘烤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渑池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韩耀超说。渑池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全收全调”基地单元示范县,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建成1600座电烤房绿色集群,推动烟叶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全县将种植烟叶4万亩,收购8.5万担以上,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让农民真正受益。”渑池县委书记钱程介绍,该县构建“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确保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目前“酒药椒牧烟”五大产业链,已累计带动6.8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到今年底将突破10万人,户均年增收达1.2万元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