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百科 手机版

从艺术写生到思政研学 石柱桥头镇开启艺术赋能乡村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0 22: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

4月9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春意盎然,碧绿的藤子沟水库、盛放的油菜花、青青的湖畔草甸,秀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四川美术学院的200余名学生前来采风创作。

学生们在桥头镇采风、创作。 受访者供图

“此次是我们川美2025年外出实践‘大思政’工作坊项目,除了艺术写生外,还将开展田野考察、人物访谈、红色研学、美育公教等课程,是要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美育融为一体。”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党委委员、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白乡林介绍。

工作坊本月7日入住桥头镇,学生们除采风创作外,还参与了当地乡镇赶场、入户走访等,深入了解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

比如,学生们在农户家中发现扫帚设计未考虑使用的舒适性时,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思考如何改进;学生听完田畈村第一书记的微党课后,积极互动,表示想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为田畈村的梨设计包装与宣传海报……

“短短两天,他们对乡村的认识有了明显加深。”白乡林说,结合大思政课程设置,学生们开始自觉思考在乡村振兴中,自己所学专业能发挥什么作用,为乡村发展贡献艺术力量、艺术智慧。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近年来该镇依托千年桥头文化、藤子沟水库等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拓展艺术写生业态,建设艺术写生基地。2024年,接待写生创作人员16688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428.8万元。

目前,桥头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正在积极联动四川美术学院等川渝40余家高校,围绕“美术美育、思政研学”目标定位,汇聚全镇文旅资源,打造西南地区最具乡村艺术特色的写生创作基地,以“写生基地”和“乡野学堂”为平台,构建乡村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在此既能参与田野写生、民俗艺术创作等美育实践,又能通过劳动体验深化对乡土价值的认知,实现“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服务功能,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我们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也将对接写生单位,策划写生相关主题宣传活动等,全力推动桥头镇写生产业发展。”驻乡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桥头镇已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了占地21亩的乡村美术馆、驻留创作中心、学术中心等设施和56个高质量写生创作点位,与镇内51个经营主体签约合作形成802个写生床位、超1000个写生餐位的服务保障能力。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单日接待1000人次、年接待人员16万人次,每年可产生综合收益8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20余万元。

原稿点击>>

从艺术写生到思政研学 石柱桥头镇开启艺术赋能乡村新实践-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