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叶小连 陈潭漪 刘莉芬4月10日下午,以“健康上网促成长 家校共育护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罗湖区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游戏障碍干预防治交流会在罗湖区翠竹街道东湖中学召开,分享交流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游戏障碍干预防治的创新服务与实践经验。


创新服务:实现“立体化”心理服务网络全覆盖
罗湖区一体化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打造以心理知识宣传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全链条社会心理服务格局,依托综治中心融合各类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成1个区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10个街道心理服务站、77个社区心理服务室,并在学校等场所延伸设立心理咨询室129个,以“点线面”维度为学生、家长、居民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翠竹街道推介联合各部门首创的“家-校-社-医”四维联动机制,通过家庭赋能、学校筛查、社区干预和医疗转介的链条式协作,系统性地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游戏障碍问题。2024年,翠竹街道联合东湖中学开展专项筛查,发现全校33%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倾向,针对高风险个案实施干预覆盖率达100%。该项目荣获“罗湖区健康促进优秀案例金奖”,成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的示范样板。
科技赋能:“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提质增效
罗湖区打造“线上便捷可及、线下精准服务”的双轨模式,率先在全市设立覆盖中小学生、妇女儿童、未成年、职工、精神障碍患者5条线上心理援助热线;构筑24小时线下响应心理防护体系,组建由4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翠竹街道积极构建“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推出线上预约咨询、心理测评及科普宣传等功能,实现了50%的咨询服务在线办理。同时,依托“心理健康五进活动”(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特殊群体),开展讲座、团辅、沙龙、家庭工作坊等形式各样的活动,提升心理服务精准度。2024年累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28场,覆盖居民超2000人次,发放《居民心理健康手册》2500余册。
东湖中学学生家长林女士对翠竹街道开展的活动表示高度认可,“通过‘家长赋能计划’,我学会了科学管理孩子的上网时间,家庭关系明显改善。”
交流共话:“家-校-医-社”协同预防模式
特邀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孙岩副主任医师进行专题授课,讲解游戏障碍的“家-校-医-社”协同预防模式与医教融合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对我区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防治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另外,深圳市康宁医院的薛振朋医生从临床诊疗角度分析了游戏障碍的共病现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并加强跨学科合作。
在互动环节,家长代表与专家就“如何平衡网络使用与亲子关系”“家庭规则制定技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屏幕时间,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增强情感联结,并与孩子共同商定合理的上网规则;学校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学生心理状态;社区亦可通过丰富课外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未来展望:绘就平安罗湖建设“心”画卷
本次交流会为网络成瘾和游戏障碍干预防治提供了实践范本与创新思路,是罗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起点。
罗湖区委政法委领导在致辞中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平安罗湖建设”的重要一环,要持续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业支持”的工作机制。罗湖区卫生健康局领导在致辞中提倡,儿童青少年工作需从传统“问题干预”导向的碎片化服务,升级为“生态支持”与“精准施策”的全周期服务模式。罗湖区精神卫生中心持续深化“早期识别-分级干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培育辖区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创新项目,加强专业队伍水平建设,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接下来,罗湖区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依托“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心理问题,着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心”赋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辖区平安稳定构建坚实心理基础。